墨西哥外長德貝茲(Luis Ernesto Derbez)於上個月訪問北京三天,外界懷疑由於中國貿易政策與人民幣升值政策影響,中墨已陷入緊張關係,德貝茲表示:「中國是墨西哥的戰略伙伴,不是經濟敵人」,他的說法讓中墨關係出現了意外的轉變,也使中墨可能出現新的經濟及能源合作契機。
過去廿年來,墨西哥一直認為中國大量出口是造成墨國經濟停滯的主因,根據官方資料顯示,由於大批中國廉價貨品銷往美國,使美墨之間的出口額年年下滑,尤其受傷最重的是墨西哥的紡織業者,隨著出口額降低,當地也流失了許多工作機會,在2004年至2005年間,墨西哥銷往美國的成衣減少了一成,墨國的紡織及成衣市場也己有35%輸給了中國及東南亞國家。在競爭力不足的情況下,墨國雇主只好不斷減薪來維持獲利,更糟的是,墨西哥現在對中國的年度貿易赤字達150億美元,還有不斷上昇的趨勢。
原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宣稱能夠治療墨西哥的經濟問題,但現在看來結果令人失望,外界當初希望透過協定的幫助,一方面刺激墨國經濟成長,另一方面改善人民的生活水準,但如今卻都因中國的競爭而未能達成目標,中國勞工的薪資不但只有墨西哥的25%,中國還時常削價競爭,縱然未來中方增加勞工薪資、改變貿易政策與決定人民幣升值,墨西哥也難再收復失地,墨國紡織業者向來資金不足、拓展市場機會不多、價格彈性也不高,再加上國際貿易局勢變化,對他們更加造成莫大的壓力。
然而墨國政府現在卻似乎打算向中國投降,相信製造業工作流失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,更令當地紡織業者感到憂心,德貝茲去年九月訪問紐約時指出,墨西哥因為勞動成本較高,再也無法與中國在紡織等製造業產品上競爭,他表示:「中國有13億人口,而墨西哥為1.5億,因此與之相比,有12億中國人都願意接受比墨西哥更低的工作薪資。」
但中國對墨西哥造成的影響不僅止於紡織業,還包括了兩邊能源合作關係,以及墨國國營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的未來,墨西哥在2005年的已知石油蘊藏量為146億桶,天然氣蘊藏量為14.9兆立方英呎,還擁有數座煉油廠,每日產油逾30萬桶,這對於極需能源供應的中國而言,墨西哥的產量及蘊藏量都極為吸引人。最近便有消息傳出,中國可能會投資墨西哥國營油氣公司Pemex,該公司的油氣產量在2004年創新高,平均每日達380萬桶,不過在短期之內,中國恐怕沒有機會買下這間公司,因為墨西哥憲法明文規定,禁止政府與外國能源企業合作開發油田。
但墨國最後可能還是被迫得仰賴中國的資金,才能繼續進行石油產業開發及現代化計畫,雖然在高油價的幫助下,Pemex在2005年獲得100億美金用於基礎設施之上,可是若要解決長期債務問題,依然需要外國資挹注開發計畫。除此之外,墨國石油產量大都來自於墨西哥灣的Cantarell油田,在來源單一的情況下,很容易因意外而嚴重衝擊產量,部分專家也預測,如果再若發現新油源,原來的油田在11年後便會枯竭,而且政府又極倚賴能源收益來維持國家經濟,總而言之,上述因素讓中國很有機會與墨西哥達成雙邊能源協議。
墨西哥今日面臨的情況頗為艱困,必須與中國在經濟及能源方面合作才能生存,但合作愈多,潛在風險也愈多,許多墨國民眾現在都很關心中國在國內的影響力與日俱增,尤其擔心牽連到重要的能源及紡織產業,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壓力,再加上北京方面不斷要求墨西哥開放市場與進一步合作,更使人民感到不安。
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於去年訪問墨西哥時指出,中國應更重視與拉丁美洲國家的關係,才能共同建立中國與拉美的戰略,這項戰略對拉美是利或弊還未有定論,部分人士認為有利於新興市場的發展,其他人則懷疑中國的動作是為了制衡美國前往中亞及東南亞,中國今日開始重視與墨西哥等拉美國家的關係,都值得外界關注之後的發展。
ORIGINALLY FROM...
"The Emerging Sino-LatAm Strategy" by Fred Stakelbeck
http://www.tcsdaily.com/article.aspx?id=040706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