敘利亞總統阿薩德(Bashar al-Assad)(英文)於12月訪問莫斯科,反映出俄羅斯2006年格外積極希望調停中東事務,總統普廷(Vladimir Putin)(中文/英文)去年二月便曾邀請巴勒斯坦哈瑪斯(中文/英文)代表訪俄,引發外界諸多批評,因為當時哈瑪斯贏得議會選舉後,包括美國、歐盟與以色列都打算杯葛哈瑪斯,普廷的邀約卻打壞這項計畫。
敘利亞亦面臨各國抵制,但俄國仍堅持與敘國對話,強調該國既然在區域內極具影響力,就不應遭到孤立,否則將有礙解決中東危機,普廷與阿薩德會晤一開始便表示:「敘利亞無論是過去或現在都在中東扮演重要角色。」阿薩德此次訪問俄羅斯,正值黎巴嫩與巴勒斯坦地區內部政治危機,美國又計畫發表新的伊拉克與中東政策,這些都是兩位領袖會談時的主題,此外也包括雙邊合作案,但主軸還是在區域情勢變化。
普廷在會談之初強調,他擁有與各國領導人交換意見的機會,包括以色列總理、黎巴嫩總理、其他中東領袖、世界各國領袖等,黎巴嫩雖然政治危機未解,總理希尼歐拉(Fouad Siniora)(中文/英文)仍舊依照預定行程,在阿薩德之前幾天前往莫斯科,希尼歐拉訪問俄國,可以視為俄國全面介入調停中東的跡象,畢竟當官邸遭抗議群眾包圍要求下台時,其他國家領導人通常不會出境。
希尼歐拉期望尋求莫斯科支持,因為俄國確實希望調解中東問題,俄羅斯和美國、法國等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不同,無論在黎巴嫩內部危機與中東衝突中,俄國始終與各方保持平等往來關係,試圖維持中立地位,只想讓中東爭鬥完全平息,俄國也認為若要解決黎巴嫩政局動盪,必定要盡量將各方考量都完全納入其中;面對巴勒斯坦與伊拉克處境時,俄羅斯態度亦相仿,故阿薩德此次訪問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,不僅黎巴嫩關注,以色列、美國、歐盟多國也密切留意。
包括美國、法國與以色列皆明白指控敘利亞干涉黎巴嫩與巴勒斯坦事務,也指稱敘國支持真主黨及哈瑪斯等極端份子,破壞區域穩定,外界也期待俄國能藉此機會修正敘利亞的立場。莫斯科當局在中東事務當然有其立場,不過阿薩德強調並未建議他如何處事,換言之,俄國並未打算直接施壓,而是盡力尋求讓各方滿意的解決之道,阿薩德表示,他與普廷主要思索如何建立中東和平機制。
阿薩德並未細述機制內容,但從他訪俄前後所言,若要解決中東衝突,不可能忽視區域大國的意見,這種看法也與俄國立場完全吻合。阿薩德訪問莫斯科隔天,俄國外交部長拉夫洛夫(Sergei Lavrov)(英文)總結全年外交政策時再次強調:「中東問題必須讓區域內所有國家參與解決,而不是孤立特定國家」,現在只希望這些話能成為各國外交政策共識,而不只是莫斯科一廂情願。
就連以色列也明白不能強迫敘利亞改變態度,只能倚賴溝通,以色列清楚雙方對話十分重要,才能處理區域內所有迫切問題;歐盟與美國也逐漸在思考該如何與敘利亞往來溝通,從最近美國伊拉克研究小組發表的報告即可看出。雖然目前尚不清楚,美國總統布希(George W. Bush)是否準備與敘利亞直接對話,美國部分參議員已公開訪問敘國,也與阿薩德會晤,這反映出國際孤立其實並不可行,俄羅斯不過是首先明白這項道理。
若美國和敘利亞最高層能夠恢復溝通管道,國際社會對哈瑪斯或真主黨的孤立也可望終止,雖然這麼做並不簡單,但確實是處理中東問題的最好方法。
ORIGINALLY FROM...
"A Way Out of the Blind Alley" by Marianna Belenkaya
http://www.russiaprofile.org/international/2006/12/27/4964.wb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