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林圍牆倒塌、蘇聯崩解、歐盟多次擴張,這些都是20世紀末的著名歷史事件,還有一件事其實同等重要,但卻常受人忽略:經過數世紀的成長,歐洲人口如今開始減少,此事衝擊範圍不只是歐洲社會與經濟,更包括全球,且隨著向外募集勞力需求上揚,對於歐洲與中東及北非的關係也將影響深遠。
今日歐洲人口總數約7.31億,已至歷史最高點,之後將不斷下滑,未來數十年間,速度將加快至每年減少200萬人,至2050年時,歐洲人口可能降至6.64億,比例達10%,再對比亞洲及非洲等地人口持續上揚,歐洲在全球人口比重將從目前11%跌至7%。
而且若在2050年,歐洲人口還希望保住6.64億這個數字,每年平均移民數淨成長必須達80萬人,生育率也必須有所成長,若完全禁止移民進入,歐洲人口總數至21世紀中更將減至6.14億,而生育率若停滯不前,更將趺破6億人。
雖然歐洲整體人口數下滑,各國情況仍有不同,俄羅斯、烏克蘭、義大利、波蘭、羅馬尼亞、白俄羅斯及保加利亞人口數將重挫,而英國、法國、愛爾蘭、瑞典、挪威、荷蘭、阿爾巴尼亞及冰島等國則將攀升,且其中多數來自於移民增加。
未來歐洲人口結構改變之因,並非在於瘟疫、饑荒、戰亂、氣候變遷等災害,而是民眾決定少生孩子,讓生育率低於人口替代率,除了阿爾巴尼亞,歐洲所有國家生育率都偏低,包括捷克、德國、希臘、義大利、波蘭、俄羅斯、西班牙及烏克蘭等國,每對夫妻平均生育率都已逼近一個孩子。
三分之二的歐洲國家都認為目前生育率太低,也有半數以政策企圖刺激生育率,德國即為最新一例,許多歐洲政府都希望追根究底,希望鼓勵人民多加生育,各國政府已實施或慎重考慮,利用保障就業、產假、幼兒照護、課後安親、獎金回饋、國宅、彈性工時等方式,力圖提升生育率。
然而政府獎勵出盡,究竟能否有效拉抬生育率追上人口替代率?隨著延後生產的負面效應出現,歐洲生育率未來可能有所提升,但短期之內,多數歐洲政府可能無法消弭人口替代率的壓力。
除了總數下滑之外,歐洲也面臨人口老化問題,1950年歐洲人口年齡中間值為30歲,今日已增至40歲,歐洲是全球人口最老的地區,比亞洲和美洲平均年齡大10歲,比非洲大20歲,至2050年,歐洲人口年齡中間值預估將達47歲。
未來數十年內,歐洲人口結構將大幅改變,勞動人口大減,65歲以上人口大量提高,至2050年時,例如25至49歲人口估計將減少7500萬人,而65歲以上人口則將增加近7000萬人,若無移民幫助,數目將會更驚人,25歲至50歲人口更將重挫近1億人,比今日大跌20%。
雖然許多移民流向歐洲,估計每年淨總數達100萬,但仍不足以填補低生育率造成的缺口,若要阻止人口減少的趨勢,淨移民數至少得成長一倍,若要維持現有勞動人口,移民數得成長兩倍,若要維持現有勞動人口與退休人口的比例,移民數得成長三倍。
而且與從前不同的是,今日移民的組成背景與歐洲國家人民大不同,過往所謂的歐洲移民多收來自義大利、西班牙、葡萄牙等南歐國家,如今則有許多來自非洲及亞洲,讓人擔心產生文化融合與同化的問題,雖然移民總人數相對較小,但數十年來已有部分地區的移民人口密度明顯提高,再加上許多移民非法入境或居留,技能與學歷都不高,使得情況更加複雜,致使國內族群關係緊張,國家認同、文化融合與國家安全議題愈來愈嚴重。
人口老化與減少對歐洲未來究竟是福是禍?眾人意見正反不一,許多歐洲政府都逐漸警覺到,這個現象對於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及地緣政治產生的影響,例如俄羅斯至2050年時,人口將減少20%,超過3000萬人民將會消失,俄國政府便認為低出生率是重大危機,會危及國家根基與生存。
各國最關注的議題包括經濟成長、國防、退休金與醫療照護,面臨人口減少與加速老化,許多歐洲政府調整移民政策,希望提升勞動力的質量,以減輕退休金與醫療對財政造成的壓力。
然而其他人則樂見歐洲人口下滑,許多社會大眾早已認為歐洲過於擁擠,希望人口密度和非法移民數下降,很多分析師也認為,人口減少之後,現代工業與消費型態對環境的衝擊也會降低,尤其可減緩全球暖化,環保人士與支持永續發展及人口穩定者也認為,其實人變多並不等於提升經濟活力與社會福祉。
無論好壞,歐洲與日本現正駛入人口結構的未知領域,回顧歷史,我們很難找到社會自願大規模減少人口與走向老化的往例,由於此刻人們又擔心宗教極端主義與國家安全威脅,讓各國不願大開移民之門,也讓政府的挑戰更巨大,隨著人口難題在政治上日益重要,這已不再只是經濟學家或人口學家關注的課題了。
ORIGINALLY FROM...
"Fewer Babies Pose Difficult Challenges for Europe" by Joseph Chamie
http://yaleglobal.yale.edu/display.article?id=9779